关闭广告

光伏赛道步入分水岭 行业翘楚如何化危机为机遇

投资者网11028人阅读


《投资者网》谢亦楠

裁员、减产、延期,近日流传于各个行业社群的一份光伏企业裁员潮统计表引发热议。

受市场调整和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光伏行业仍处于悲观情绪笼罩之下,产业链走入价格下行通道,各环节博弈激烈。

供需拉锯之下,行业洗牌加速到来。新进者将承受较大的盈利压力,一些企业可能面临“投产即亏损”的挑战,光伏龙头企业的股价也纷纷回落。

不同于资本市场的悲观预期,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所谓产能过剩,实际是对需求增长的认识不足。碳中和是全球共同目标,光伏作为未来最核心能源、第一大能源,到2050年光伏累计装机可步入上万吉瓦(GW),行业的高歌猛进才刚刚启幕。

光伏产业链波动调整

2023年以来,绝大多数光伏上市公司的股价都接近甚至超过“腰斩”。

“产业视角和资本视角很撕裂。在宏观增长整体放缓的当下,光伏产业目前仍是规模万亿的高增长行业,对未来又一致看好;但从资本角度,再漂亮的财报都无法提振跌跌不休的股价。不得不承认,资本对风险有更灵敏的预期。”一名独立观察人士说。

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浪潮下,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增长空间广阔,高额利润吸引了新老玩家投资扩产。各方大胆入局,押注的都是光伏的未来。在最新报告中,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至550GW;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对2027年全球需求看高至800GW、2030年至1000GW;到2050年,业界则普遍预期光伏累计装机可步入上万吉瓦时代。

按照理性的经济理论,在乐观的市场预期下,储能技术提升、消纳瓶颈改善,必将推动光伏全产业链成本梯次下降,并与市场需求扩张形成良性循环。而由于市场中普遍的信息差的存在,出现阶段性的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在投资、生产周期较长的制造业尤为如此。

2023年以来,硅料价格进入下行周期,从而带动光伏产业链波动,“躺赢”局面不再,此时考验的是企业的内生增长动能。

此时,如通威等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的企业,更容易平衡各环节产能和利润,抵御周期波动,业绩也更稳定。从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来看,尽管大多数光伏企业都面临增速放缓,但通威仍然是营收和利润最高的光伏企业,所受到的业绩波动也是硅料龙头中最小的。

光伏制造业主产业链从上游至下游依次为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通威牢牢占据着上游硅料及中游电池片及组件环节,具有较高的防护墙。

据光伏行业资讯机构 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通威高纯晶硅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太阳能电池出货量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6年处于全球第一;自2022年公司正式进入组件环节发展至今截至2023上半年,组件出货量已进入全球前六。

行业分化不改龙头效应

经过几轮周期性洗牌,光伏行业从风光到萧条,再到回暖,不断有旧王落幕,新王登台。

2005年,欧美补贴政策的落地掀起了光伏行业的产能大跃进。2007年,国内组件企业有200家左右,到第二年直接翻了一倍。然而,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让急速升温的光伏产业瞬间降至冰点。在这段时间内,国内有超过300家光伏组件企业倒闭,一度只剩下50家左右企业。

然而,活着的企业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最激进的当属彭小峰,先是投资120亿在新余建设马洪硅料厂,在财务拮据的情况下又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对赌扩产,走上了不归路。

2012年,欧美国家先后掀起对中国光伏的“双反”调查,这一年,中国光伏产品对外出口额直接腰斩,赛维、英利、尚德均资不抵债,先后走上清算的道路。

也正是在这一年,通威以8.7亿元抄底收购合肥赛维,切入电池片领域,后者曾是全球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单体规模最大的公司。

事后复盘,欧美企业对国内市场虎视眈眈。很多成名已久的国产老牌被外资冲得七零八落。通威却迎难而上,在生产和管理模式上持续创新,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打破了原来由欧美企业主导的光伏发展格局,中国新能源产业也免除了被国际大牌各个击破的悲剧。

而这些仅仅是一个起点。

2018年的“5·31”新政让行业短暂降温;2020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因疫情影响一度下滑到近10年的最低点。低谷期,不少企业停止扩产甚至停产,而通威仍以相当的战略定力,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建设。

逆周期扩产,不仅需要勇气,更是技术、制造工艺、效率、成本管控、企业战略布局等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显然,通威已经拥有了底气。

这种螺旋式的胜利模版让通威实现了正向的自我循环,不仅能够平稳地穿透周期,而且总能伴随行业的潮起潮落收获更多的份额。

目前,全球多数光伏产能都在国内,海外产能已逐步退出中国。长期看,行业集中趋势愈发明显,中小企业生长空间越来越窄。根基薄弱的跨界投机者,会是羊群效应的牺牲品,淘汰赛中的被出清者。

逆势扩产巩固优势

无论是产业空间,还是技术迭代,光伏都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纵向看光伏发展史,2008年金融危机、2012年欧美双反、2018年531新政,这些在当时看都是阵痛,但事后却无一例外的成了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反倒为更大的发展拉开了空间。

相较于同行不计后果的加杠杆,通威的稳健似乎显得格格不入。最近几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始终没有越过60%的红线,在行业鼓噪之时依然保持了定力。截止到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自有资金储备为275.28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从2015年开始,通威的对外投资明显进入跳跃式提升阶段,短短几年的时间增长了几十倍。2017年开始,行业已经出现短期过剩的苗头,但通威不为所动,哪怕2018年“5·31”新政也没能挡住通威扩张的步伐。后来的业绩表明,在行业低谷期保持理性的投资节奏并适当逆势扩产,让通威成功抓住了随后的硅料上升周期,并于2023年以2148.82亿元的营业收入登上《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在品牌价值提升的号角声下,通威产能将继续扩大。公司规划,2024-2026年,高纯晶硅累计产能规模将达到80万-100万吨、太阳能电池累计产能规模将达130-150GW。

经过多次行业周期的洗礼,成功穿越的通威基本盘更稳更强,也因此获得市场青睐。

在中信证券看来,公司作为硅料龙头,持续推动新型电池、组件业务产能扩张,完善一体化布局。随着硅料价格大幅下降,公司仍保持较强的盈利韧性,且产品成本、技术优势进一步凸显。同时,公司持续优化硅料产能和产品结构,提质降本,并加快N 型电池产品升级推广,拓展组件业务市场和客户渠道,盈利能力有望趋于稳健。

总而言之,目前很多观点一致认为,展望未来经济复苏与发展,市场环境正在加速好转,加之光伏市场规模的需求增加、一系列重大政策也正在密集出台——这不仅为通威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提振市场长期信心、利好光伏行业复苏提供了充足动力。(思维财经出品)■

光伏通威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52岁黎姿:颜值身材依旧,现身香港街头做善事!

娱乐团长 浏览 11666

这个邻国,要干一件大事

牛弹琴 浏览 11189

白岩松:中国足球绕了很多弯路 我将与足协高层对话

南方都市报 浏览 24477

媒体:本轮巴以冲突以来美军首次遭袭身亡 背后不简单

环球网资讯 浏览 74401

媒体:中国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与美国空天飞机大不同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07254

曾被吹上天,如今却“沦为笑柄”的4个羽绒服,看谁还在乱跟风?

潮人志Fashion 浏览 10856

瑞典结束中立状态加入北约 瑞典首相:买了一份保险

澎湃新闻 浏览 78372

王思聪与买超夜店寻欢 懒理美女搭讪

叶公子 浏览 14846

理想MEGA交付视频被配哀乐,自称极氪车主的博主道歉,极氪发声明

三言科技 浏览 9354

白宫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罕见发声:无偏爱候选人

上游新闻 浏览 70741

加装中控大屏 瑞风M3 2022款成都车展发布

网易汽车 浏览 19110

Gurman:苹果已在开发M3芯片的MacBook Air,2024年发布

IT之家 浏览 14690

1人死亡!安源煤业又出事故

网易财经 浏览 10844

一艘英国油轮遭胡塞武装袭击 上面装着俄罗斯燃料

财联社 浏览 10914

1个月写完10本书,人人都能靠AI创作赚到钱?

刺猬公社 浏览 12975

价格回暖 面板行业蛰伏待反弹

北京商报 浏览 11010

光伏产业链最强分支!光伏玻璃龙头四连板,A股上市公司名单及相关产能一览

科创板日报 浏览 10581

ChatGPT等生成式AI兴起 扎克伯格曾痴迷的元宇宙熄火了

网易科技报道 浏览 16556

85后浙江女富二代辞去公司董事长职务 其年薪达72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69665

央行新提法!“社融规模可持续较快增长”如何理解?

21金融圈 浏览 10970

左小青晒照庆生肤白貌美仍冻龄 女儿颜值出人意料

不八卦会死星人 浏览 13999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沪ICP备20017958号-1